温州股票配资平台 莱温斯基:一个被全世界羞辱得最彻底的女人

发布日期:2025-04-29 21:38    点击次数:113

温州股票配资平台 莱温斯基:一个被全世界羞辱得最彻底的女人

温州股票配资平台

1998年,一条沾着总统DNA的蓝裙子,将22岁的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钉上全球“荡妇”绞刑架。

克林顿以“被勾引”的叙事保全自己,毫发未损。作为更成熟的成年人以及权力的上位者,本该承担更多责任,却完美隐身,只在日后自己的新书中以茶味“祝福”替代道歉,再次膈应人。

莱温斯基则沦为互联网兴起后的初代祭品。而在这场盛大的荡妇羞辱的浪潮中,几乎全员恶人。

— 半城大话 —

作者 | 桃花石上

1998年的一天,22岁的美国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站在镜子前,怀着兴奋又忐忑的心情,仔细检查自己的工作装扮:她涂上流行的莓果色口红,把卷发梳理得蓬松而有光泽,在漂亮的蓝色连衣裙外面套上西装外套。

那时的她不会想到,这套精心的装扮,会在几个月后成为全球媒体嘲讽的焦点。人们将对着她的照片指指点点:“看,就是这个蠢女孩,她是个用身体勾引总统的荡妇。”

这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全球性羞辱狂欢。当独立检察官肯·斯塔尔用445页报告将她的蓝色连衣裙和电话录音公之于众时,这个22岁的女孩瞬间被钉在道德耻辱柱上。报纸头条称她为“白宫婊子”,深夜脱口秀主持人尽情嘲笑她的体重,甚至连当时的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都公开批评她“损害了女性形象”。

但是,25年后,在2023年纽约关于网络暴力的论坛上,一位身着黑色西装的知性而优雅的女士,沉着而充满感情地对着台下观众发言:“当社会把某个女性钉在十字架上示众时,真正受审的从来不是她个人,而是整个性别群体的生存困境。”

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她就是那个昔日被世界唾弃的“傻女孩”莱温斯基。她正在用重新夺回的话语权,揭示和分析当年那场集体暴力的本质。

一、互联网时代第一个

被全球羞辱的女孩

1998年2月那个阴冷的早晨,FBI突然闯入莱温斯基在水门大厦的公寓,要求她配合调查总统的性丑闻。当她母亲哭着哀求“不要毁掉我的孩子”时,调查官冷笑着抛出一句话:“你女儿早就毁掉自己了。”这句话像一句恶毒的预言,在此后数年间不断应验。

斯塔尔报告公开当日,CNN创造了当时的历史最高收视率。这份充斥着性爱细节的文件,本质上是用国家机器对女性私密生活进行公开处刑。莱温斯基的生理数据(身高体重三围)、情感日记(写给克林顿的40封情书)、甚至内衣颜色,都被当作公共消费品,被媒体与民众反复咀嚼。

这种舆论暴力远超普通绯闻:当美国版《新闻周刊》将她的照片与克林顿并列,并标注“他:总统;她:那个女人”时,父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已昭然若揭。

在那个时候,似乎没有人在意她只是一个22岁的刚成年不久的女孩,而另一方不但是个成熟的男性且还位高权重,在这样的不对等权力关系下,这个犯错的女孩被当作“荡妇”是不公正的。

更具毁灭性的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传播范围、速度和方式的改变。莱温斯基成为第一个被全球互联网同步羞辱的受害者。当时正值AOL聊天室和邮件组爆发的年代,关于她的表情包、色情合成照片和恶搞视频以病毒式传播。

某科技论坛开发了“莱温斯基体重计算器”,用户输入身高就能得到“你和白宫荡妇谁更胖”的结果。而集体霸凌背后的逻辑简单而残酷:通过羞辱这个具体的女性,社会在进行集体性的厌女狂欢。

二、沉默的十五年:

在绞刑架上重建自我

丑闻爆发后,年轻的莫妮卡·莱温斯基明白自己还有漫长的一生,她想要向前看,于是尝试了各种自救的手段去走出阴霾:她尝试用手袋设计创业,但品牌刚发布就遭抵制;她为减肥药代言,广告评论区全是“再瘦也洗不白”……她陷入重度抑郁,想要自杀。最绝望时,母亲把刀锁进保险柜,生怕杂志封面上那句“去死吧,莫妮卡”的诅咒,在女儿的身上应验。

在这艰难的人生中,到底是什么拯救了她?或许,是持续的阅读和自我提升吧。她像个沉默的幽灵般重返校园,在书本里、在课堂中,寻找自己的救赎。

2005年的一个深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图书馆,正在攻读社会心理学硕士的莱温斯基翻开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当看到福柯那句“公开处刑的本质是通过对肉体的折磨确立权力威严”时,她浑身颤抖:这不正是斯塔尔报告的本质吗?国家以道德之名对她进行精神凌迟,实质是巩固男性统治的合法性。

这份顿悟让她开始用学术武器解构自身遭遇。在毕业论文《精英阶层的羞辱政治》中,她犀利地指出:“当权者通过将女性客体化为‘诱惑者’,成功转移了公众对权力滥用的审视。”这份研究后来成为解析“荡妇羞辱”机制的重要文本。

三、夺回自己的话语权

2014年,41岁的莱温斯基在《名利场》发表题为《羞耻与生存》的著名的文章。这篇文章掀开了她沉默十六年的伤疤。“是时候烧掉我的狗项圈了,”她在开篇写道,“这个被全世界称作‘那个女人’的躯体里,活着一个真实的人。”

这篇文章颠覆了传统受害者的叙事模板。她既没有痛哭忏悔,也不扮演励志偶像,而是冷静地拆解羞辱产业链的运作机制:“当媒体把我的蓝裙子变成色情符号时,他们同时完成了三件事:消解总统的责任,物化女性身体,以及创造流量经济的新范式。

这篇充满学术自觉、冷静而犀利的控诉,让文章迅速突破千万阅读量。而这,也成为莱温斯基“拿回自己的话语权,为过去赋予一个目的”的开始。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的TED讲台。当身着红衣的莱温斯基说出“24岁时我差点被全球唾沫淹死,38岁时我决定把这场溺水变成救生训练”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这场观看量破亿的演讲中,她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对网络暴力的集体反思:“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建造文化监狱,是时候讨论如何拆毁它了!”她向所有人呼吁:“要建立更有同理心的网络文化!”

四、在废墟上重建自己

如今的莱温斯基已成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制片人、作家。她制作的纪录片《15分钟羞耻》追踪了五位网络暴力受害者,镜头记录了其中一位女孩在收到她的手写信时痛哭:“原来我们不是耻辱,只是暴力的幸存者。”

2025年情人节那天,《滚石》杂志对莱温斯基进行专访,因为51岁的她创办一档播客节目,重新回归公众视野。

她的播客《莫妮卡·莱温斯基的听证会》重新审理了“拉链门”事件,邀请法学家论证:“如果此事发生在MeToo时代,克林顿的行为足以构成职务骚扰。”

在“拉链门”发生的当时,克林顿一口咬定和她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在22年后他承认自己当时确实和莱温斯基发生过关系。而莱温斯基经历了这么多,却从未等来克林顿的一句道歉,她有权感到愤怒。

不过,克林顿在新出的自传里扭扭捏捏地说了一段近似于道歉的话:“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为此事而苦恼,莫妮卡在反对欺凌的运动中做出了很多杰出且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外都赢得了应有的认可,我衷心祝愿她一切顺利”。

当莱温斯基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荡妇羞辱本质是父权社会的维稳手段”时,当她在国会听证会要求立法监管网络暴力时,这位曾被视作“蠢女孩”“男性权力玩物”的女性的行动,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个人平反。

五、女性注定要承受更大代价吗?

就在今年2月,演员姚笛被迫退出综艺《演员请就位3》的事件上了热搜。42岁的姚笛在十多年前当红时,曾与已婚男演员文章恋爱,做过“小三”,导致身败名裂,此后十多年都等不到合适的演出机会。

从姚笛在微博的公开发言可以看出,她对这个节目抱有很高的期待。但没想到节目正式上线时,腾讯却因为她年轻时的这段过往,把她变成“马赛克”,从节目里删除了。

网友都看不下去:坐牢十年也该刑满释放了吧!

何况,那些出轨的男明星如陈赫、杨子,照样混得风生水起,经常出轨的特朗普还可以再次当选总统呢……为何社会如此双重标准?为何社会对女性总是更加严苛?

女性犯错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身为不完美受害者的女孩,也往往不公正地承受“荡妇羞辱”……这些社会偏见,在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权利和福利的今天,也该改变了。

在一次讲座中,一个女生哽咽着向莱温斯基提问:“如果注定要承受荡妇羞辱,我们该如何活下去?”

莱温斯基沉默片刻,给出了可能是她半生挣扎的终极答案:“1998年,他们想用我的故事警告所有女性:越界的身体必遭毁灭。但今天站在这里的我,就是那份死亡判决的漏网之鱼。我的存在本身证明了,那些试图让我们沉默的力量,永远无法真正获胜。”

来半城,读灿烂的书

编辑 | 臻子

排版 | 冒号

往期文章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丨另类的“波兰荡妇”:居里夫人鲜为人知孀居生活

反鸡汤 | 性是最大的政治,身体即权力

为什么小三不能有幸福 | 半城视野

半城调 | 权力的游戏是一场人性风暴试验,而女人是闪闪发亮的幸存者

成为会员温州股票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