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股票配资软件 胡天昭|饿岁三记
【题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一段特殊时间,国中遍饿者……现在回望这段历史,才明白当年国家的无奈在线股票配资软件,才明白当年决策的远见英明,才明白当年的勒紧裤带是为了今天的全面崛起……
一.南门记汤
上世纪苏州为响应“大办农业”的号召,抽干了尹山湖水,辟为良田。一大片田地,一部分由湖畔公社耕种,一部分辟为苏州几个高校的学农基地。我们班男生在秋收秋种时背着铺盖去劳动过。
尹山湖,在苏州南门外,位于苏州老城与吴江之间,出南门沿当年的苏嘉老公路向南,过白洋湾(当年显著的地标是苏州老面粉厂)运河上有个摆渡口,过河就是郭巷,向南几公里就是我们学校的尹山湖学农基地。
因为没河流直通学校农场,所以大粪等物资只能肩挑肩扛,也因为离岸较远,所以我们只得多人接担,每人挑几十公尺,因而运完一船大粪就十分费力耗时,劳动强度很大,肚子当然常饿得咕咕难受。
当年对大中学生国家还是很照顾的,一月定量三十二斤,但青春烈火,再加上劳动繁重,一天一斤实在是饿壑难填,饥肠辘辘实为常态。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休息空闲时间我们几个就到水渠小沟边转悠,找一找野生的细嫩的草茎草根,比如茅草根白白嫩嫩甜津津的,运气好找到水边一丛野茭白,吴中菰菜与莼菜鲈鱼可是齐名的,一人几根嫩嫩的茭白,生吃既果腹又爽口简直可当水果享受。实在找不到什么,就到蔬菜地掐一把大蒜叶来个牛喫草。你别说,秋风凛冽,在水渠边凉水擦身,嚼一把蒜叶,驱寒抗饿健身,一嚼三得。
但繁重的长时间体力劳动还是有人生病的。一天傍晚,一位南京同学突然疼痛难忍,必须急送学校处理。没担架,用门板,我和另五位共六人轮流,赶在天黑前有渡船回城交由校医处置。同学情深,急于星火,竟然不到两个小时送到校医手中。此时坐在空荡荡的宿舍,六人才都瘫软不想迈步,而且黑灯瞎火的空宿舍没一口热水解乏。但第二天一早要出工,秋播抢种,时不我待,必须连夜回场。而且回程更长,渡船已无,得从白洋湾沿公路沿运河向吴江方向的半路走桥过河——当年运河苏州吴江段中途有一堍高大的石栱桥,(不知何时此桥已拆改为现代化大桥。可惜。)过桥即是位于尹山湖南端的小小尹山镇。那晚只听见河水轻轻拍岸声和我们疲惫的脚步声,难得有夜航的船只才有几点灯光,前途茫茫,一片漆黑,真是伸手不见五指……挨到农场已是半夜,躺下之前才喝了几口同学为我们留的热水。
归途中有一我永世难忘的插曲。
我们一行六人出苏州过南门人民桥,在几盏昏黄的路灯光下,竟发现有一爿小面店还亮着灯,而且锅台还飘着诱人的热气。但我们摸遍口袋搜不到一两粮票,只得望面长叹。
但我们中有人与店里的营业员商量,能否给几口热汤。
店主人心慈,答允了。
我却走到店外黒暗中。我没讨一口。
说实话,我脱不下孔乙己那件脏兮兮的长衫,放不下学生的架子。
二.南园记饭
上世纪改革开放前,南园饭店是那个年代苏州接待国宾级贵客接待高干的宾馆。
这个当年一般人不可张望的神秘之地,我们,普通的大学生,却排着队进去过一次,不是去参观,是去劳动的哦。
(今天的苏州南园饭店)
那年代,南园饭店,街道幽静,外表不张扬,里面设施肯定非一般宾馆可比,但是园内环境并没有体现苏州这个园林城市的特色。我们几个高校就领到了光荣的任务——为美化庭院挖池垒山劳动。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吧。
我们干的是最没技术含量的挖土运土,拉小板车运土。劳动热情很高,比拼高潮迭起。为什么?一是年轻学子,血气方刚,在我们的字典里没有一个输字。二呢?现在说来要被年轻人笑话——宾馆的饭菜好哇!特别是米饭,毎人可以放开肚皮。
那年代啊,粮食粒粒皆珍宝哇!别说不敢留客,夫妻不共吃一锅弄得井水不犯河水的事都不是笑话,就是为口粮分家离异也决非奇闻。我们学生一天一斤,食堂蒸煮,自己安排三餐的分配,2—6—2,中午6两,还行,但早晚都只2两稀饭对付,怎么行!于是改3—4—3,中午又太少,下午的活动量大哇……改来改去,总是捉襟见肘。到南园饭店劳动能敞开肚皮吃饭,这不比过大年还高兴?
八人一桌,小菜荤素固定,饭不限量。开饭前我们每桌先派一人盛饭。我们是自带自己学校食堂的饭盒,搪瓷的圆形的,打饭的不但给每一饭盒盛满,而且压实,这样一盒饭恐怕不少于一斤了吧。
劳动竞赛,那场面热火朝天,上午比你挖了几方,他多运了几车;下午除了比土方数比拉车数,还有一比——比吃几盒饭!
我们同学中,好几个人报出的是三饭盒——压得结结实实的三大饭盒白米饭啊……现在都不敢想,那得合多少斤哪!
时势造英雄,时代也造成了似乎填不满的海量大胃。
三.帮厨记面
饿岁年月,吃几乎是一个最大的话题,最尖锐的矛盾也往往围绕一个吃字。那年代,单位食堂就成了焦点的焦点。饭菜质量问题,有没有尅扣贪弊。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校党委书记亲自抓,多次开会,定出好多条制度。
其中一条就是派学生代厨,既是劳动锻炼,又起检督作用。我也轮到过一次。
一切正常,食堂从进货清洗烹制到装桶分配到每一桌,所有符合规定。那天中午吃面条,青菜面条。一桌一桶面条,每桌自己分食。
一切正常!一切符合规定!
但是那天出了一点小小的问题:煮好的青菜面条给每桌盛好,厨房里的人却没有吃了!——这也很正常哇,这么多吃饭的人,谁有本事煮得正好呢?
厨房里的人吃什么呢?再做点面条呀。面广量大的面条是让外面代加工机制的,现在缺了,难不倒厨房师傅,自己干呀,不就晩点吃吗。
我们帮厨的与其他工人去打扫饭堂了。拾掇好了,厨房里说煮好了,我们自己可以吃了——当我们拿到自己的面条,一切明白了,这自赶的面条,哪是面条呀,结结实实,那是比馒头片还有咬筋的面片,一碗比学生吃的两碗还结棍!
他们违规了吗?没有。神仙也做不到正好呀,他们自己也没多吃,也只一碗呀!合理合规!——《诗经》歌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然而,防不胜防呀!
我们帮厨是同吃同劳动,当然也暗暗的享受了这一顿特殊的面条,准确地说应该是面片在线股票配资软件,结结实实的面片,不过,心里却堵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白洋湾尹山湖南园面条苏州发布于:江苏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