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配资有哪些公司 梦中的故乡照进现实——平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4-10-13 22:30    点击次数:104

实盘配资有哪些公司 梦中的故乡照进现实——平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纪实

笨拙的石磨,古老的辘轳,修旧如旧的屋舍实盘配资有哪些公司,村口古槐下悠闲地唠着嗑的老人们,溪水边无忧无虑玩耍的小孩……崇信县锦屏镇赵湾村,庇护着我们的乡愁,为我们保留着历史的厚重、风土的温情。

青山怀抱着村庄,穿村而过的河流让村庄平添灵气;河道旁的民俗小吃一条街古意盎然,牌坊错落有致,在红灯笼的映衬下喜气洋洋,宛如“石桥版”的清明上河图……庄浪县韩店镇石桥村正用自己的方式,重构独属于乡村的美与生活。

故乡近在眼前,乡愁又何须漂泊?

在平凉,像赵湾、石桥这样重焕生命力的村庄不在少数。村庄的古朴没有变,但人们惊喜地发现,它一步步成为我们梦中的故乡:村民、土地、房屋、文化、自然……种种元素,经过千百年的酝酿,重新黏合在一起,焕发出生机。乡村越来越热闹了,外地游客一拨接一拨,许多去外面闯荡的原住民也开始搬回村里,吃起了“旅游饭”。

严跃进分析指出,上海外环以外区域约占全市60%的房源量和交易量,购房空间充足,可以更好满足相关群体首套房或刚需房的置业需求。

蜕变之后的乡村有着怎样的吸引力,这一组数字可以印证。2023年,平凉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206.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47亿元,占全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30.9%和7.6%。今年上半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963.05万人次,旅游综合花费达30.24亿元,占上半年全市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花费的32%和19.7%。

古村古韵 寻觅乡愁

山川如黛,文韵醇厚,八月的平凉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人们要的乡村是怎样的模样?是可以吃健康有机的蔬果、呼吸新鲜的空气、在自然中放松心灵、有时间与自我对话的田园生活,是一种物质与精神兼具的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平凉乡村旅游建设者不断探索它的实现路径。

沉醉于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雅静的文冠书苑外看有风景、内观有乾坤,赏一幅喜欢的画,读一本喜欢的书,把玩一件安口窑的瓷器,在山林乡居间享受人与自然的宁静合一,尘世行走的疲惫仿佛被疗愈。

流连于静宁县城川镇35°苹果谷中,轻嗅苹果花的芬芳,倾听果木的私语,在繁花盛景之间,身心也跟着轻快起来。

漫步于崇信县龙泉民俗文化村,一孔孔土窑洞安装上了雕刻木门,用青砖箍了窑面,院落绿树如茵、亭台玲珑,勾起人们无尽乡愁。

徜徉于灵台县中台镇康家沟,步道、乐园、蒙古包,串起一条漫游路线,营造着恬静自在的生活氛围,天地入眼,凉风徐来,边品茗边听戏,才算是不负这人、这生活……

这些因地制宜打造的景区,因为乡土人文赋予田园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吸引力和持久力。

旅游的目的是给人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关键是找到不同的特色和文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成为平凉乡村旅游建设的目标和追求。

保护地方特色乡村建筑,有历史有故事有味道的老民居才是乡村文化的使者,它无声地诉说乡村的魅力。

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华亭市安口镇高镇村也是全国旅游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这个保护完整的古村落曾叫“窑头镇”,曾经的村民以窑为业、以窑为生。古村民居依山排布,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遗存于世的座座古窑,傲立于古村,像一曲悠扬的古风情韵。

坐落在泾河北岸九顶梅花山麓的完颜村,是完颜宗弼后裔聚居区,完整保留了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金代女真人萨满教礼仪和祭祖仪式。该村依托自身的民俗文化和完颜承麟墓、芮王墓、完颜宗祠、完颜古井、皇甫圣母庙及明代韩王墓等文化遗址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完颜民宿文化展区、休闲垂钓、商业综合、自然观光区为一体的民宿文化旅游基地日渐成形。

平凉的旅游虽然从整体上看都有相似的风光和民俗风情,但各乡村却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或小地域文化,或民居,或田园风光,或民俗礼仪,或产业建设……平凉各地立足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民俗资源、红色资源等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历史、自然、习俗、文化元素,开展系统地创意设计,推动特色景观与乡村原貌相互和谐,旅游产品与乡村文化相互促进,让乡村文化有创新、传统景点有灵魂、特色资源有发展。

以崆峒区为例,该区高起点谋划,围绕“三区一带一核心”,即崆峒山—海寨沟旅游观光区、养子寨—韩家沟休闲度假区、天门塬旅居康养区,泾河川区带动南山北塬竞相发展的乡村旅游示范带和景城一体的中心城区文旅康养服务核心的发展布局,从基础设施入手,跟进要素配套,注入生态、文化、民俗等元素,培育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既能回应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也能更好地实现联动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使命。

近3年来,平凉市共实施乡村旅游项目87个,完成投资8.47亿元,“春季踏青赏花、夏季休闲避暑、秋季采摘体验、冬季滑雪探险”四季乡村旅游项目已经成形,乡村变得更加好玩有趣,让越来越多的“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

深耕沃野 绘就“钱”景

“在家门口能有收入,我们是沾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光。”泾川县王村镇刘家沟村村民雷玲玲开心地说。2017年,一场车祸让雷玲玲失去丈夫,儿子也落下残疾。好强的她不甘“因病返贫”,栽下4亩苹果,却因为地理和自然条件遭遇失败。2019年,刘家沟村按照泾川县“乡村旅游助推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抓建了总占地1235亩的田园综合体。2020年,千亩油菜花海正式开园运营后,每年吸引10多万游客来这里赏花、游玩,这让雷玲玲找到了依托旅游景点提供餐饮服务的致富方向。

让村民分享旅游开发的长期收益,是平凉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着力点。

平凉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尊重群众意愿,明晰产权归属的基础上,多方整合农村土地、林木房产、劳动技能、民间资本等资源资产,量化入股旅游公司统筹开发、运营管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参与旅游发展。

为解决过去乡村旅游形式单一,结构不优,群众参与度不高,没有让更多的群众因旅游而致富的问题,平凉创新激励措施,扩宽旅游产业渠道,调整产业结构,从而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

打好乡村旅游“精品牌”。平凉市建成泾川县郑家沟村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庄浪县石桥村等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乡村旅游A级旅游景区25家,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17个。庄浪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崆峒区崆峒镇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省养生旅游特色小镇”。培育形成崆峒镇西沟村等旅游景区带动型,锦屏镇梁坡村等城乡融合发展型,锦屏镇平头沟村等特色产业转化型,王村镇完颜村等民俗体验型,星火乡王家庄村等红色景点融合型旅游村。建成具有民俗特色的“农家乐”213户,建成“历史再现”工程乡村记忆展馆33个,带动农村就业1.1万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念好旅游商品“山字经”。培育壮大“文化集市”,推广“公司+农户+基地”运作模式,建成何霞民俗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正道文化艺术公司纸织画社、启元文化公司、静宁成纪掐丝画有限公司、庄浪马尾荷包生产基地15个、固定经营门店13家,吸纳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商户2925户,研发民俗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书画、文物古玩以及土特产品等16个大类50多种。既扶持了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又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

平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文旅康养产业链链长办公室主任唐常宁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多元融合发展为方向,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以文化为灵魂、以医养为牵引、以旅游为载体、以生态为支撑,优化环境、丰富业态、提升品质、创建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新质生产力,努力把乡村旅游培育成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动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建设,为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建设提供动能支撑。

文旅之于平凉,有着“一业带百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许多原本贫瘠的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变成了和美乡村。未来实盘配资有哪些公司,平凉文旅势必将继续凸显优势、赋能发力,成为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振兴的无限动能。